企业信用评级查询:
李迎丰:从我国信用存在的问题及危害谈如何重建信用 - 海南企业信用评价中心
|  活动动态  |   |  新闻中心  |   |  信用公示  |   |  评级公告  |   |  信用知识  |   |  政策法规  |  
|  信用知识>>信用名家谈>>李迎丰:从我国信用存在的问题及危害谈如何重建信用 打印
 
 
 

李迎丰:从我国信用存在的问题及危害谈如何重建信用

中国·海南    www.hixypj.com    时间:2004-9-17    来源:人民网

 
 
 
     摘要:本文主要从我国目前经济信用及信用环境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给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造成的危害来论述如何重建信用。重点研究在实施“重建信用”各项具体方式、措施时应首先考虑的出发点和应达到的目的。基本结论是:产权是信用的基础,法律制度是信用的保障,而产权制度的设计确立,法律制度的制定又离不开我们对“公民”整体品质及道德水准的判断,即重建信用的道德水准要切合“人本”的实际。一切关于如何克服我国信用方面的问题或者说重建信用的相关措施、办法都要基于这三方面考虑——把产权、法律、道德三方面作为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关键词:信用缺失、重建信用、产权、法律与道德水准


  一、我国信用存在的问题及危害


  我国毕竟处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初始时期,竞争秩序的混乱,不少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的信用严重缺失,是人们感受最深、最为痛切的现象之一。目前在经济信用及信用环境方面存在很多问题,给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造成很大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经济合同失效。典型的表现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企业间“三角债”现象严重,金融机构贷款逾期过高,导致经济信用严重梗阻,社会经济无法正常运行。还有当国家为帮助企业发展而实行的一些改革措施如:宣布减免部分企业债务、实行拨改贷或债转股等措施后,许多企业争相挤船,改革初衷变成了摧毁信用堤坝的蚁穴,成了规避债务的逃债方式,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用链条断裂。作为社会信用的个人部分,信用观念、契约意识淡薄,相互之间的商业行为产生许多经济纠纷,失信于人屡见不鲜。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几年来,在法院审理的所有经济纠纷案件中,合同纠纷案占92%;企业间签订的合同能够得以不同程度履行的不到70%,有的地区不到20%;每年所有订立的合同(不仅是企业间)约40亿份,履约率只有50%多一点。从全国看,由于企业间不讲信用,互相拖欠货物构成连环债链的资金总额已达3000—4000多亿元,约占全国流动资金的20%。作为国家融资主渠道的银行,由于借钱不还而形成逃债、滞债、死债的高达数千亿元之多。


  二是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作为严重失信行为的假冒伪劣商品进入市场,形成了“坏车市场模型”(或称“二手车市场模型”、“柠檬市场”——是美国经济学家阿克罗夫提出的因信息不对称、市场不完全造成的一市场失灵的造假经济现象,“柠檬”在英语中是“次品”的俗称,与优品“李子”相对应),导致市场失灵。“坏车”进入市场,由于造假者与消费者对好车坏车情况信息的不对称,消费者的价格预期导致好车卖不掉,干扰了市场进入和退出规则的实施,破坏了公平竞争原则,整个市场秩序陷入混乱,扭曲了市场正常的机制。市场正常的机制应是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但由于“坏车市场模型”的影响,好车厂家为了适应这被搅乱了的市场,只好降低成本降低质量(亦生产坏车)。从而出现了劣质商品淘汰优质产品(坏车挤垮好车、“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现象,即导致劣胜优汰。大批名优企业和广大的消费者深受其害,缺乏安全感。


  三是权力不正常地渗入经济活动之中。目前我国的“寻租”现象正严重地干扰破坏着经济秩序(寻租理论为现代西方国际经济学一提法:即行政垄断性权力取得非生产性的超额利润之现象)。还有如广大消费者反映强烈的“行业垄断”、“价格同盟”、“融资欺诈”、“包装上市圈钱”、“股市暗箱操作”、“虚假报表”、“坐庄现象”、“黑幕基金”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等,这些无视公平有序竞争权利和契约意识的失信行为破坏了金融市场(包括股票市场、期货市场、保险市场等),特别造成资本市场的混乱和萎缩,严重损害了广大消费者和股民的利益,动摇了广大民众参与经济活动的信心,极大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消费预期和投资热情,阻碍和干扰了各类市场(特别是各生产要素市场)的健康生成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四是信用风险防范手段缺乏。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经济主体的信用意识淡薄、信用缺失现象严重与我国信用缺失的惩罚机制,特别是信用信息传递、披露机制不健全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信用监控及评价机构,对第一经济主体的信用状况进行有效传播,信用信息透明度低、搜集企业信用信息困难。这种“信息不通”、“信息不对称”给失信者以可乘之机,便于他们“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被查处之后仍能易地“重操旧业”。或毫不畏惧、毫无愧意地就在原地与新的契约对象、新的消费者进行不对等的一次性博弈。虽然近1-2年来,中央及国务院一些部委及社会组织(包括各地方)围绕诚信开展了许多工作,一些信用体系的雏形正在建立,但在运作方式和信息掌握及传递等方面仍很不完善和健全。


  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几年来我国每年因诚信方面缺失所造成的直接损失约达5855亿元,其中逃废债务造成直接损失1800亿元,合同欺诈造成直接损失55亿元,假冒伪劣造成直接损
 

 
原作者: 李迎丰
来 源: 人民网
共有710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 本周热门文章 □- 相关文章
1.海南省有机产品生产企业签署生产自律诚...[282154]
2.罗保铭省长为海南优秀、诚信企业颁奖...[58639]
3.福建联合惩戒平台困住“老赖”手脚...[35148]
4.中国人民银行信用评级管理指导意见...[35075]
5.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加强信用建设的...[34495]
6.深圳海关对企业实施信用等级管理暂行办...[34094]
7.上海市企业信用档案管理办法 ...[33943]
任兴洲:信用档案 防腐功能不可小视 ...[2005-4-19]
个人信用缺失案屡屡在创富进程中留下阴...[2005-4-13]
[海口]食品、饮用水安不安全?看企业...[2005-4-13]
全国首个信用与担保业协会昨在蓉成立 ...[2005-4-2]
信用建设难题如何破解...[2005-3-30]
傍名牌不如傍诚信...[2005-3-30]
农行为建筑行业提供280亿元信用额度...[2005-3-30]
   
 
 
 

海南省企业信用评价中心 版权所有    海南省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技术支持  开发设计:夏志龙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昆北路38号华银大厦18楼 邮编:570105
电话:0898-66538925 传真:0898-66569351 中心QQ:
 
 
 
 
琼ICP备100015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