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评级查询:
信用采集与隐私保护需平衡 - 海南企业信用评价中心
|  活动动态  |   |  新闻中心  |   |  信用公示  |   |  评级公告  |   |  信用知识  |   |  政策法规  |  
|  信用知识>>信用常识>>信用采集与隐私保护需平衡 打印
 
 
 

信用采集与隐私保护需平衡

中国·海南    www.hixypj.com    时间:2004-10-26    来源:新闻晨报

 
 
 
     记者昨天从上海市资信有限公司了解到,自3年前个人征信查询系统对外开放后,市民对个人信用记录的查询,从起初的每日几笔,增至目前日均20笔。另据了解,人行本着隐私权保护与信息透明度兼顾的原则,已制订《个人信用征信管理条例》、《个人信用征信披露条例》(草案),并已上报国务院,最快明年底有望出台。


  上海市资信有限公司个人征信部副主任郁文倩介绍,2003年全年,市民个人的查询数超过5000笔,“上海人的信用意识越来越强了”。截至今年9月底,上海的个人征信系统已录入485多万人的信息,累计提供信用报告212万份。沪上某银行信息处负责人介绍,去年该行通过个人征信系统已避免了约1亿元的潜在经济损失。


  信用记录是否有悖个人隐私保护?


  在郁文倩看来,隐私权争议除了缘于人们对征信体系的缺乏了解,还有相关法律的空缺。“实际上,我们对信用信息的采集、整理、披露等都是相当严格的。”


  《上海市个人信用征信管理试行办法》规定,在信贷、赊购、缴费等活动中形成的不良信用信息,无须本人同意资信机构即可采集。而民族、家庭出身、宗教信仰以及身体形态、基因、病史等信息,资信机构不得采集。


  郁文倩介绍,目前,征信系统是不能逾越私隐“雷池”的。因为,我国的民法等法律对公民隐私权保护都有严格规定,征信系统比国外受限更多。如美国对个人信用的采集原则是“只要本人没说不可以用的(信息),都可以用”,但我国目前奉行的是“本人没有同意的,都不可以用”原则。


  法律专家认为,个人征信体系建设与隐私保护同等重要,应兼顾两头,在私权、公权间达到一种平衡。要征信体系更加完善和发挥更大作用,必须改进相关法律。
  
 

 
原作者: 不详
来 源: 新闻晨报
共有7119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 本周热门文章 □- 相关文章
1.海南省有机产品生产企业签署生产自律诚...[286830]
2.罗保铭省长为海南优秀、诚信企业颁奖...[65778]
3.福建联合惩戒平台困住“老赖”手脚...[42278]
4.中国人民银行信用评级管理指导意见...[39801]
5.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加强信用建设的...[39196]
6.深圳海关对企业实施信用等级管理暂行办...[38791]
7.上海市企业信用档案管理办法 ...[38618]
任兴洲:信用档案 防腐功能不可小视 ...[2005-4-19]
个人信用缺失案屡屡在创富进程中留下阴...[2005-4-13]
[海口]食品、饮用水安不安全?看企业...[2005-4-13]
全国首个信用与担保业协会昨在蓉成立 ...[2005-4-2]
信用建设难题如何破解...[2005-3-30]
傍名牌不如傍诚信...[2005-3-30]
农行为建筑行业提供280亿元信用额度...[2005-3-30]
   
 
 
 

海南省企业信用评价中心 版权所有    海南省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技术支持  开发设计:夏志龙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昆北路38号华银大厦18楼 邮编:570105
电话:0898-66538925 传真:0898-66569351 中心QQ:
 
 
 
 
琼ICP备100015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