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海南省信用信息网   意见反馈 网站声明
 
       
    
 
首 页 主任献辞 信用查询 评级标准 评级程序 网上申报 信用新闻 信用知识 本站公告
再续《信用:是基石,也是利器》 - 海南企业信用评价中心
 
|  活动动态  |   |  新闻中心  |   |  信用公示  |   |  评级公告  |   |  信用知识  |   |  政策法规  |  
|  信用知识>>信用名家谈>>再续《信用:是基石,也是利器》 打印
 
 
 

再续《信用:是基石,也是利器》

中国·海南    www.hixypj.com    时间:2004-9-21    来源:时事报告

 
 
 
    论点三:失信是社会转型的必然产物


    征信是解决问题的必由之路


    主持人:有人说,我国人均GDP迈入了1000美元的门槛儿,这是市场秩序需要重新整合、信用体系从缺失到建设的必然阶段,也是机遇。这种说法有什么依据吗?


    李迎丰: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市场秩序及机制很完善的国家,在转轨时期也曾是人的思想、经济、政治状况最混乱的时期。国际经济学家与社会学家有个公认指标:一般国家人均GDP在1000美元~3000美元之间是不稳定期。也就是说,假冒伪劣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尽管它不合理,也不合道德,但它有存在的必然,它是在各种新旧体制、新旧制度、新旧法规、新旧道德观念、新旧理想信念相互转换时期以及一定时期、阶段的经济发展模式,资源配置方式转换时期的产物,是一种经济发展过程中“后发优势”的畸形表现形式。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都经历过这一阶段,就像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描述法国大革命时期——也是社会转型期——现象一样:“那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糟的年代,那是信心百倍的时期,也是疑虑重重的时期,那是充满希望的春天,也是令人绝望的冬日。”这就是充满矛盾的社会转型期的写照。这是正常的,也是必须要经历的。


    现在,我们经常遇到的信用问题主要有:一是经济合同失效,典型的表现是八九十年代以来企业间的“三角债”,金融机构贷款逾期过高,导致经济信用严重受阻。现在每年订立的合同约有40亿份,但履约率只有一半。二是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破坏了公平竞争原则,导致劣质商品淘汰优质产品,广大消费者缺乏安全感。三是权力不正常地渗入经济活动之中,行业垄断、融资欺诈、虚假报表、黑幕基金以及地方保护主义,都阻碍和干扰了经济秩序。四是信用风险防范手段不足,我们目前还没有一个全国性的有影响力的信用监控和评价机构。


    陈全生:发达国家当初的信用危机状况比我们严重。美国开发西部时,没有坑蒙拐骗,而是直接抢夺,甚至杀人放火,欧洲和日本也是如此,都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探索。仅仅利用法律治不了失信现象,所以才探索出建立信用体系的办法来。


    论点四:法律用监狱限制罪犯的自由


    信用体系以“不交往”惩戒失信者


    主持人:有什么办法让失信的人付出代价、受到惩罚呢?


    陈全生: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也是法制经济,又是信用经济,必须把信用和法律结合在一起,才能管好这个契约。失信有这样一个特征:违法必定失信,失信不一定违法。经济欺诈、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是违法行为,可以找到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照进行制裁。但是,第三方失信造成的、经营决策造成的、管理混乱造成的、技术水平落后造成的失信,没法判刑,也不好处罚。如果交给法院,所需要的执法力量之庞大,执法经费之巨额,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办法承受的。这就凸显了信用体系的必要性。


    对违反契约的失信者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利用法律的办法,再一个是利用信用的办法。法律的办法是采取强制或暴力方式,用监狱围墙断绝罪犯与社会的交往;信用体系是动用社会所有成员,方式是非暴力、非强制力的,就是三个字——不交往,用无形的监狱围墙让失信者不能与所有人交往与合作。用信用体系来管法律不可能涵盖、不可能穷尽的违规或不良的失信行为,这个体系建立以后,就能使市场经济发展得更快、更好。


    廖申白:有位朋友在哈佛,有段时间无法正常消费,原因就是透支过度。他起初的透支是正常的,可他不仅没有还清,还在另一家继续透支,于是,他被告知:所有信用卡都作废了,而且再也不能申请新卡,结果,到哪儿都得带现金消费,非常不方便。


    李迎丰:这就要求他注重诚信,而不能只追求眼前利益。因为诚信注重的是长远利益,而失信又恰恰是以眼前利益牺牲长远利益,只做一锤子买卖。建立这样一个体系正是约束了人们的赌徒心理。
 

 
原作者: 陈全生 廖申白 梁明高 李迎丰
来 源: 时事报告
共有6656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 本周热门文章 □- 相关文章
1.海南省有机产品生产企业签署生产自律诚...[287359]
2.福建联合惩戒平台困住“老赖”手脚...[43290]
3.中国人民银行信用评级管理指导意见...[40356]
4.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加强信用建设的...[39737]
5.深圳海关对企业实施信用等级管理暂行办...[39343]
6.上海市企业信用档案管理办法 ...[39156]
7.海南省征信和信用评估管理暂行规定...[38596]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社...[2025-4-1]
任兴洲:信用档案 防腐功能不可小视 ...[2005-4-19]
个人信用缺失案屡屡在创富进程中留下阴...[2005-4-13]
[海口]食品、饮用水安不安全?看企业...[2005-4-13]
全国首个信用与担保业协会昨在蓉成立 ...[2005-4-2]
信用建设难题如何破解...[2005-3-30]
傍名牌不如傍诚信...[2005-3-30]
   
 
 
 

海南省企业信用评价中心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海南省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技术支持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昆北路38号华银大厦16楼 邮编:570105
电话:0898-66538925 传真:0898-66569351 中心QQ:
 
 
 
 
琼ICP备10001561号